一、团队人员构成
(一)团队带头人:李世鹏
(二)团队成员:刘志华 宁兆卿 苏 飞 莫 飞 余莉娟 丁 洁 冯 渊 毛奕丹 陈 晨
二、团队职责
(一)队伍建设。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骨干教师、优秀教学人才的遴选与培养,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二)教学研究。围绕学校ICC项目办学定位,积极构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态、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创新,推动一流课程建设;有效开展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将创新性劳动与专业课、创新创业创造活动有机融合;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开展全员授课,严格遵守教学规范,制度化开展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改革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成果奖。
(三)教材建设。重视教材研究与教材建设,积极组织编写高质量本科教材,教材及时反映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当代教育新思想。
(四)校企合作。鼓励教学团队与行业企业互派人员,学院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一定比例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机制。
(五)人才培养。突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的评价体系,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能够为其他专业或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三、团队建设任务
教学团队建设期3年,期满至少应完成以下11项任务中的4项:
(一)建设完成校级及以上课程建设项目;
(二)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
(三)主编并出版校本教材;
(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五)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六)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七)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
(八)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奖等序列第二层级及以上奖励;
(九)指导学生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十)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获得者;
(十一)根据学校或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立项或获得学校认可的其他教学建设项目、荣誉等。